2022年200場、2023年256場、2024年380場,關于近3年嵊州書城舉辦的活動,浙江省嵊州市新華書店業(yè)務部經(jīng)理徐玉燕脫口而出一串數(shù)字。
一家地處縣級市的新華書店,何以舉辦的活動有量又有質?政府向書店購買閱讀服務發(fā)揮了什么作用?帶著這些問題,4月10日,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》記者來到嵊州書城。
走進書城,記者就被入門處懸掛的剡唐詩瀑吸引了眼球。以承載唐詩之路的嵊州剡溪為靈感設計的書城,隨處可見濃郁的地方文化。一樓的空間布局以戲曲《游園》為主題,將書城的功能設置在“回廊”“連廊”等傳統(tǒng)江南園林中。大廳正中有一個設計成戲臺的活動區(qū),旋轉樓梯也如戲曲水袖般柔美,處處相得益彰。當然,二樓還有書房、兒童閱讀區(qū)等不同定位的閱讀空間。
這樣的設計并非一時興起。“書店的定義不再是單純的圖書賣場,我們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了轉型問題,要有更多有效的閱讀和活動空間。”正如嵊州市新華書店總經(jīng)理求超平預期的,書城的高顏值吸引了讀者走進來,多元的閱讀空間則讓更多讀者選擇留下來。
讀者留下來自然需要開展活動。“空間區(qū)域多了,我們就把活動團隊、宣傳團隊、展陳團隊都組建起來,把書城打扮得漂漂亮亮的,還安排了很多公益活動。”徐玉燕說,書城員工中,有人當過幼師,就給孩子們講繪本故事;有人手巧,就開手工課程;有人會干家務廚藝好,就安排廚藝小課堂。總之,人盡其能。
嵊州書城從2023年9月開始推出的“文書里”文化市集,每周六在書城及周邊開市。市集有文藝表演、非遺展示、原創(chuàng)好物、公益服務等內容,集文化打卡、生活體驗、茶歇美食、休閑娛樂、便民服務于一體。不僅如此,市集還衍生出共富工坊市集,在全市的鄉(xiāng)鎮(zhèn)街道巡展,助力鄉(xiāng)村共富。
憑借場地和團隊的優(yōu)勢,嵊州書城的影響力慢慢大了起來,周邊的興趣班、社團,還有學校、文化館、社區(qū)等也開始走進書城辦活動,有的甚至將書城當作常駐基地。
“活動多到排不下,后來我們開始象征性收費,一場500元,包年半價,活動越多越便宜。如果是持續(xù)多年做公益閱讀的,我們全力支持,分文不取。”徐玉燕坦言,分文不取的底氣,離不開嵊州市政府給予的財政支持。過去兩年,來自嵊州市委宣傳部、市社科聯(lián)、市婦聯(lián)、市非遺中心、市文廣旅局等部門單位的扶持基金,每年總數(shù)超40萬元。經(jīng)費主要用于幾個方面:一是工作人員的補助,開展一場活動可以每人補貼20—50元,以示鼓勵;二是用于活動的物料支出。
前不久,浙江省新聞出版局下發(fā)了《關于做好2025年度向實體書店購買閱讀服務工作的通知》,此次政府向實體書店購買閱讀服務的扶持資金計劃安排約200萬元,實行專款專用,用于實體書店開展全民閱讀相關活動。這對嵊州書城來說是個好消息,今年辦閱讀活動更有動力了。
“我們真切地享受到了政府購買閱讀服務的福利,這不僅是對書店開展公益閱讀活動的認可和肯定,也是對書店持續(xù)開展閱讀服務的推動和有力支撐。”徐玉燕說。
來源:《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》2025年4月16日星期三總第8432期頭版 記者:黃琳
嵊州非遺美食小籠包傳承人沈紅平在嵊州書城“文書里”文化市集上帶小朋友制作品嘗小籠包。